流产可能与多种药物有关,常见的包括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前列腺素类药物等。这些药物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应避免自行接触或服用。
1、米非司酮
该药物属于抗孕激素制剂,能阻断孕酮对子宫内膜的支持作用,导致胚胎组织无法正常发育。临床上常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终止早期妊娠,但孕妇意外服用可能引发宫缩和流产。
2、甲氨蝶呤
作为叶酸拮抗剂,常用于治疗异位妊娠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其通过干扰细胞分裂抑制胚胎发育,妊娠早期接触可能造成胚胎停育。使用该药物治疗期间需严格避孕。
3、前列腺素类药物
如米索前列醇可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软化宫颈管。在妇科用于引产或药物流产,但孕妇误用可能导致非计划性宫缩和妊娠终止。
4、化疗药物
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细胞毒性药物可能干扰胚胎细胞分裂,尤其在孕早期接触时,可能引发自然流产或胎儿畸形。肿瘤患者治疗期间需严格避孕。
5、缩宫素类药物
静脉输注缩宫素可直接增强子宫收缩力,临床上用于引产或产后止血。孕妇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子宫强直性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
孕妇应避免自行使用任何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中草药。若正在接受慢性疾病治疗,应及时告知医生妊娠情况并调整用药方案。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