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穿刺是一种产前诊断方法,通常在孕16-24周进行,用于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或遗传性疾病。其操作过程主要包括术前评估、超声定位、穿刺取样和术后观察等步骤,需由专业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1、术前准备
孕妇需进行超声检查确认孕周、胎盘位置及胎儿情况,并评估是否存在穿刺禁忌。医生会告知手术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需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对腹部皮肤进行消毒。
2、超声引导定位
医生使用实时超声设备确定穿刺点,通常选择羊水丰富、避开胎儿肢体及胎盘附着的区域。常见穿刺部位为子宫下段近胎背处,全程在超声监控下确保针头路径安全。
3、穿刺取样
采用22号长穿刺针经腹壁、子宫肌层进入羊膜腔,抽取20-30ml羊水。操作需迅速精准,避免多次进针。抽取的羊水需立即送检,进行细胞培养或基因检测。
4、术后观察
穿刺点按压止血后,孕妇需卧床休息30-60分钟,监测胎心及有无宫缩、阴道流液等异常。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需注意,该检查存在约0.5%-1%的流产风险。建议选择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术后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阴道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评估,必要时需进一步进行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