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干部位的出血性疾病,属于脑出血的一种类型。该病通常由高血压、血管畸形或外伤等因素导致,起病急骤且病情危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呼吸节律异常等症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脑干位于大脑下方,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负责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脑干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病变、先天性血管畸形破裂、动脉瘤破裂以及头部外伤等。当脑干区域的血管破裂时,血液会渗入周围组织形成血肿,压迫神经核团及传导束,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肢体瘫痪、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变化等症状,严重时可迅速陷入昏迷甚至呼吸心跳骤停。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或MRI检查,治疗需根据出血量及病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预防脑干出血需积极控制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并规律服药。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剧烈运动,降低血管压力。若出现突发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接受重症监护支持治疗。早期干预和规范管理有助于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需长期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