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病因治疗、血压监测以及定期复查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年轻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需严格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克。对于超重者,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将BMI控制在24以下,腰围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2、药物治疗
若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大于等于140/90mmHg,需启动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或美托洛尔片等降压药物。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小于130/80mmHg。用药期间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踝部水肿、干咳等不良反应。
3、病因治疗
约10%-20%的年轻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若怀疑肾动脉狭窄,可通过肾动脉造影确诊后行支架置入术。肾上腺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明确诊断,必要时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4、血压监测
建议每日晨起后1小时内、服药前测量坐位血压,记录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变化。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同高。动态血压监测可帮助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
5、定期复查
每3个月需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和电解质,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心脏超声评估靶器官损害。建议完善睡眠呼吸监测,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年轻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高达30%-50%,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使收缩压降低4-7mmHg。
血压控制达标后仍需维持治疗,切忌自行停药。若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或胸闷胸痛等靶器官损伤症状,应立即就诊。建议学习血压管理知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精神紧张,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