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痛可能是由外耳道炎、中耳炎或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因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频繁掏耳或游泳后耳道进水。患者会出现耳痛、瘙痒、耳道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流出分泌物。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配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
2、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炎症累及中耳腔会导致耳痛、听力下降,可能伴随发热或耳闷胀感。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头孢克肟片、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同时可使用苯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疼痛,若鼓室积液严重需行鼓膜穿刺术。
3、耳部外伤
耳道皮肤损伤、气压伤或异物划伤均可引发疼痛,可能伴有出血或耳鸣。需及时清理创面并消毒,避免沾水,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若存在鼓膜穿孔或异物残留,需由耳鼻喉科医生通过内镜下取出或进行修补。
出现耳痛症状时,应避免自行掏挖耳道或使用偏方处理。建议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用力擤鼻。若伴随眩晕、高热或听力急剧下降,需立即就诊完善耳内镜、声导抗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用药疗程,防止病情反复或转为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