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口腔可能出现多种异常症状,常见的有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以及卡波西肉瘤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就医评估。
1、口腔念珠菌病
表现为口腔黏膜覆盖白色或黄色伪膜,多见于舌、颊黏膜和上腭,伪膜擦除后可见充血或糜烂面。由念珠菌过度增殖引起,常伴随灼痛感,可能影响进食和吞咽。
2、口腔毛状白斑
好发于舌侧缘或舌腹,呈白色绒毛状或皱褶样斑块,无法擦拭去除。该症状与EB病毒感染相关,通常无疼痛,但可能伴随味觉异常。
3、复发性口腔溃疡
溃疡面积较大且深在,直径可达1cm以上,边缘红肿隆起,愈合时间超过2周。与免疫缺陷导致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有关,常反复发作。
4、牙龈炎
典型表现为牙龈边缘出现鲜红色线状充血带(线形牙龈红斑),可能伴有自发性出血或触痛。严重时可进展为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伴随口臭和牙齿松动。
5、卡波西肉瘤
口腔黏膜出现紫红色或褐红色斑块、结节,常见于硬腭或牙龈。病灶可能破溃出血,属于艾滋病相关性肿瘤,需病理活检确诊。
若出现上述症状且存在高危行为史,建议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诊患者需遵医嘱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免疫功能指标。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出现口腔病变时禁止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