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是指发生在脑干部位的肿瘤,该区域负责调节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这类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表现多样且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1、定义及类型
脑干肿瘤指起源于中脑、脑桥或延髓的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肿瘤如胶质瘤较常见,尤其是儿童患者;继发性多为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所致。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肿瘤,后者侵袭性较强。
2、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头痛、复视、吞咽困难及面部麻木。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运动障碍。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节律异常、血压波动等生命体征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3、诊断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是首选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和周围结构关系。CT扫描有助于评估骨质改变,脑脊液检查可辅助鉴别炎症病变。部分病例需进行立体定向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
4、治疗策略
手术切除受限于脑干的重要功能,通常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术后需结合放射治疗控制残余病灶,胶质瘤患者多需同步化疗。近年来质子治疗等精准放疗技术逐渐应用,可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该疾病具有较高风险,建议患者尽早就诊神经外科专科。治疗方案需经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术后需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日常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头痛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