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一般指妊娠不足28周且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时发生的自然终止妊娠现象,常见于孕早期。这种情况通常与胚胎发育异常、母体健康因素或外界环境刺激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
1、胚胎因素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小产最常见的原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胚胎无法正常发育,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妊娠8周以内,属于自然淘汰机制。孕妇通常会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超声检查可发现胚胎停育。
2、母体因素
包括子宫畸形、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等。如子宫纵隔或双角子宫等先天畸形会影响胚胎着床,黄体功能不足会导致孕酮分泌不足,生殖道感染可能引发宫腔炎症。这些情况可能通过孕前检查发现,建议有流产史的妇女进行系统孕前评估。
3、外界因素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放射线或遭受严重外伤可能诱发小产。孕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也具有致流产风险。孕妇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严重营养不良时,也可能影响妊娠维持。
出现小产征兆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保胎治疗或清宫处理。流产后建议间隔3-6个月再备孕,期间需进行染色体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和宫腔环境评估。注意流产后1个月内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出现发热、持续腹痛等情况需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