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持续发热、皮疹、手足症状、眼结膜充血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病变,需尽早就医干预。
1、持续发热
川崎病患儿通常会出现反复高热,体温多持续在39℃以上且超过5天,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发热可能伴随烦躁、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是疾病初期最显著的表现。
2、皮肤红疹
发病后2-3天躯干部位可能出现多形性红斑,皮疹呈红色斑丘疹样,可能波及四肢和会阴部。皮疹通常无瘙痒感,与普通病毒疹不同的是其形态多样且不伴随水疱形成。
3、手足改变
急性期手掌和足底会出现弥漫性红肿,触摸有硬实感。进入恢复期(发病后2-3周)指/趾端会出现特征性膜状脱皮,甲周皮肤可能出现横沟,这些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4、眼部充血
双眼球结膜会出现充血发红,通常不伴有分泌物增多或瘙痒感。这种充血呈现非渗出性特点,与细菌性结膜炎有明显区别,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无效。
5、淋巴结肿大
约50%患儿会出现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多超过1.5cm,触之质硬但压痛不明显。淋巴结通常呈孤立性肿大,不伴随化脓或皮肤发红。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到儿科或心血管专科就诊,通过心脏彩超评估冠状动脉情况。急性期需在发病10天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风险。愈后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随访,监测心血管系统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