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折后该如何正确处理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折后的正确处理通常包括制动固定、冷敷热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方法,需根据损伤程度遵医嘱选择。

1、制动固定

骨折后应立即限制患处活动,避免二次损伤。可用夹板、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保持骨骼断端稳定。例如上肢骨折可使用前臂吊带,下肢骨折需避免负重行走。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防止血液循环受阻。

2、冷敷热敷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需注意皮肤保护,避免冻伤或烫伤。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存在开放性伤口需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严重肿胀者可联合迈之灵片改善循环,但需排除过敏史。

4、手术治疗

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明显移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常用方式包括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或外支架固定。术后需定期换药,监测切口愈合情况,通常6-12周后逐步恢复功能。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握力球训练;中期增加抗阻训练;后期结合平衡训练恢复运动功能,必要时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

骨折后应避免自行复位或揉捏患处,保持制动体位并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加强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开放性骨折需彻底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