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是一种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的微创诊疗技术,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通过超声影像的精准定位,可辅助医生完成穿刺、引流、消融等操作。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在诊断方面,常用于肝脏、甲状腺等部位的穿刺活检,帮助明确病变性质;在治疗方面,可用于脓肿或积液的穿刺引流、肝肾囊肿的硬化治疗以及实体肿瘤的射频或微波消融。相较于传统手术,介入性超声具有实时成像、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操作过程中,超声探头可清晰显示穿刺针的路径,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器官,同时能动态观察治疗区域的变化。
进行介入性超声操作需在严格消毒条件下实施,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或临床医生执行。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或轻微血肿,通常可在1-3天内自行缓解。若操作后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返院复查。选择该项技术前,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病变位置等因素,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