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全身骨显像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评估骨骼系统代谢状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筛查骨骼病变。该检查通过检测骨骼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情况,帮助判断骨骼是否存在异常代谢活动。
1、工作原理
检查前需静脉注射含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剂,如锝-99m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示踪剂会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骨骼,并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结合。骨骼代谢活跃的区域(如炎症、肿瘤或骨折部位)会聚集更多示踪剂,通过γ相机成像即可显示异常区域。
2、临床应用
该检查对早期发现骨转移瘤具有较高灵敏度,尤其适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筛查。此外,还可辅助诊断隐匿性骨折、骨髓炎、骨坏死等疾病。对于骨痛待查患者,能帮助定位病变范围。
3、注意事项
检查后24小时内需多饮水促进示踪剂排泄,哺乳期女性应暂停哺乳。检查过程中辐射量较低,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孕妇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结果需结合患者病史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
进行ECT全身骨显像前应去除身上金属物品,检查后避免与婴幼儿密切接触。若检查提示异常浓聚灶,建议进一步行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循专科医生指导制定后续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