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缺补牙通常包括口腔检查、窝洞制备、材料充填以及术后处理等步骤。该过程需由专业医生根据牙齿缺损程度和患者口腔状况制定方案,确保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
1、口腔检查与诊断
医生首先通过视诊、探诊和影像学检查明确楔缺的位置、深度及是否累及牙髓。若缺损较浅且未引起牙髓炎症,可直接进行补牙;若伴有敏感或疼痛,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需根管治疗。检查过程中还需评估邻牙状况及咬合关系,避免修复后出现咬合干扰。
2、窝洞制备与消毒
使用涡轮机清除缺损区腐败牙体组织,修整洞缘形成平缓斜面以增强固位。对于近髓深洞需采用氢氧化钙垫底保护牙髓,龈下缺损需配合排龈线暴露操作区。窝洞制备后需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确保粘接面清洁干燥。
3、材料充填与塑形
选用复合树脂材料分层充填,每层厚度不超过2mm,采用光固化灯逐层照射20-40秒。充填过程中需使用成形片恢复邻面接触点,避免形成悬突。充填完成后用咬合纸检查咬合关系,调整修复体高度,最后用抛光碟逐级打磨抛光,使修复体表面光滑度与天然牙釉质一致。
补牙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24小时内勿用患侧咀嚼硬物。日常需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邻面。建议每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发现修复体边缘着色、磨损或脱落应及时处理。对于存在夜磨牙症的患者,需定制咬合垫保护修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