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发的渗出性炎症,常见于咽喉、肠道等黏膜部位,主要特征为黏膜表面形成灰白色假膜。该病变多由白喉杆菌、艰难梭菌等病原体引起,需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
假膜性炎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黏膜表面覆盖由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中性粒细胞组成的假膜。白喉杆菌感染时,假膜常出现在咽喉部,可能引起呼吸道阻塞;艰难梭菌感染多发生于结肠,常见于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吞咽困难或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炎、神经麻痹等全身性并发症。
若出现疑似假膜性炎的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规范治疗。医生会根据感染类型选用针对性抗生素,并配合局部护理措施。切勿自行撕脱假膜或滥用药物,以免加重黏膜损伤或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保持呼吸道或肠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