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晕车药如何缓解晕动症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晕车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庭神经兴奋、减少胃肠道反应、调节神经递质、阻断胆碱能神经传导、减轻眩晕感等机制缓解晕动症。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引发不良反应。

1、抑制前庭神经兴奋

晕车药中的抗组胺成分如茶苯海明,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降低前庭神经核的敏感性。前庭系统过度活跃时会产生运动信号冲突,药物抑制该过程可减少恶心、呕吐等前庭反应。

2、减少胃肠道反应

甲氧氯普胺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增强胃蠕动,加速胃排空。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降低胃肠逆蠕动频率,从而缓解晕车引发的反胃症状。

3、调节神经递质

苯海拉明等药物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调节脑内多种神经递质水平。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降低迷路神经的兴奋性传导,改善运动感知失调状态。

4、阻断胆碱能神经传导

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能选择性阻断M受体,抑制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这类药物通过减少内耳前庭与呕吐中枢之间的异常信号传递,有效预防旋转性眩晕发作。

5、减轻眩晕感

部分复方制剂含有咖啡因等成分,可通过收缩脑血管改善前庭血供。同时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平衡调节能力,缩短运动错觉持续时间。

建议选择通风良好的座位并保持头部固定,用药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与镇静类药物同服,服用后可能出现口干、嗜睡等副作用,驾驶或高空作业前慎用。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排查前庭系统器质性疾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