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索条灶是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描述性术语,通常指肺部存在条索状高密度影。这种表现可能与慢性炎症、肺结核愈合期、肺纤维化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慢性炎症
长期反复的肺部感染或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条索状瘢痕。此类病灶通常密度较高、边缘清晰,常见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恢复期,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史。
2、肺结核愈合期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愈后,肺部可能残留纤维条索灶或钙化灶。影像学可见沿肺纹理分布的细长条索影,可能伴随胸膜增厚或淋巴结钙化,这类患者既往多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3、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疾病进展时,肺泡结构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网格状或条索状改变。此类病灶多呈弥漫性分布,常伴随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杵状指等表现。
出现双肺索条灶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动态观察。若无明显症状且病灶稳定,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每年进行低剂量CT复查。伴有咳嗽、咳血或呼吸困难者,需完善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等检查排除恶性病变。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粉尘等呼吸道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