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在抢救过程中可能引发肋骨骨折、气胸、内脏损伤、复苏后综合征以及血胸等并发症。由于急救时需要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
1、肋骨骨折
胸外按压需要足够的按压深度才能保证循环支持,但骨骼较脆弱的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因按压力度过大导致肋骨骨折。骨折后局部可能出现骨擦感或异常活动,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
2、气胸
肋骨骨折断端可能刺破胸膜或肺组织,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形成气胸。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血氧下降,需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排出气体。
3、内脏损伤
按压位置偏移或力度过大时,可能造成肝脏、脾脏等腹腔脏器破裂出血。此类损伤可能导致血压持续下降、腹部膨隆,需通过超声或CT检查评估损伤程度。
4、复苏后综合征
心脏骤停后全身组织缺血缺氧,恢复血流后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种情况需要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5、血胸
胸骨或肋骨骨折可能损伤肋间血管或胸膜血管,导致血液积聚在胸腔形成血胸。大量出血时需要紧急手术止血,并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
实施心肺复苏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按压位置选择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控制在5-6厘米。抢救结束后需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通过X线、超声等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并发症。建议公众在专业机构接受规范化的急救培训,掌握正确的复苏手法,既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