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体温一般不会升高,反而可能略有下降,但若持续高温需考虑怀孕或黄体功能异常等情况。女性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会随激素水平变化而波动,通常排卵后体温上升约0.3-0.5℃。
1、正常生理性体温波动
月经期由于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剥落,基础体温通常从排卵后的高温相回落至36.5℃左右的低温水平。这是卵巢黄体萎缩、雌孕激素撤退引起的正常现象,体温波动多在0.5℃以内且无不适感。
2、怀孕可能
若受孕成功,黄体在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持续存在,孕激素维持高位导致基础体温持续在36.9-37.2℃之间达16天以上。此时月经停止来潮,可能伴有乳房胀痛等早孕反应。
3、黄体功能异常
部分女性存在黄体萎缩不全时,孕激素下降缓慢可能导致经期体温未及时回落,表现为经前期体温下降延迟或经期体温波动超过0.5℃。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需结合性激素检测评估。
若发现经期体温异常升高,建议使用晨起口腔体温计连续监测2-3个月经周期。同时观察是否伴有停经、腹痛等其他症状,必要时进行早孕检测或妇科内分泌检查,由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情况。日常记录基础体温曲线有助于掌握自身生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