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鼠蚤叮咬、接触传播以及飞沫传播三种方式,具体传播方式需结合感染类型判断。若出现疑似症状或接触史,应及时就医并做好防护措施。
1、鼠蚤叮咬
鼠疫耶尔森菌常寄生于啮齿类动物体内,当感染鼠蚤叮咬人类时,其携带的病原体可通过唾液进入人体血液,引发腺鼠疫等类型感染。此类传播途径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鼠类活跃区域。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接触肺鼠疫患者的痰液、脓液等体液时,病原体可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屠宰、剥皮患病动物或处理患者污染物时需特别注意防护。
3、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可附着在飞沫中形成气溶胶,健康人群吸入后可能引发原发性肺鼠疫。此类传播具有较强的人际传染性,需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
当出现高热、淋巴结肿痛、咳血痰等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到感染科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动物,进入疫区时需穿戴防护装备,接触疑似病例后应彻底消毒并及时上报疾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