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主要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常见诱因包括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源、皮肤屏障受损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当皮肤存在微小破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与感染者共用物品时,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
1、真菌感染
皮肤癣菌属于浅部致病真菌,可通过分解角蛋白侵入皮肤角质层。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常见病原体,感染后会在表皮层繁殖,引发环状红斑、脱屑等症状。这类真菌喜好温暖潮湿环境,足癣、股癣等疾病多发生在趾缝、腹股沟等部位。
2、接触传染源
与癣病患者共用拖鞋、毛巾等个人物品,或接触被污染的公共浴池、健身房地面时,真菌孢子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动物源性癣菌如犬小孢子菌,还可通过宠物猫狗传染给人类,形成体癣或头癣。
3、皮肤屏障受损
长期浸泡水中、过度搔抓、慢性湿疹等情况会破坏皮肤完整性。糖尿病患者因皮肤糖分含量高,更易继发真菌感染。皮肤pH值改变或皮脂膜受损时,局部抗菌能力下降,为癣菌定植创造条件。
4、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其T淋巴细胞功能受抑制,无法有效清除真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会降低局部免疫力,导致癣病反复发作或扩散。
出现皮肤环形红斑、瘙痒脱屑等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等抗真菌药物。日常需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搔抓,不与他人共用贴身物品。若皮疹范围扩大或出现渗液,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