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眩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或晃动感,可能伴随站立不稳、恶心等反应。其发生与内耳平衡系统、视觉功能或神经系统异常有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原因。
目眩发生时患者常感到周围环境或自身在旋转,严重时可能出现闭目后仍持续旋转的错觉。部分患者在快速改变体位时症状加重,比如从蹲位突然站起,这可能与血压调节异常有关。该症状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能数秒至数小时不等。
常见诱发因素包括耳石症、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这类疾病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贫血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目眩,通常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焦虑、睡眠不足等生理心理因素同样可能诱发短暂性目眩,这类情况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
出现目眩症状时建议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坐卧体位,避免跌倒受伤。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情况,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头颅CT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