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传统分科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等,现代中医临床在此基础上结合需求进一步细化。不同医疗机构的分科可能存在差异,具体可参考就诊医院的科室设置。
1、中医内科
涵盖脏腑、气血津液等内科疾病的诊疗,如呼吸系统的咳嗽、哮喘,消化系统的胃痛、泄泻,以及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等。医师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常用中药汤剂、丸散膏丹等剂型。
2、中医妇科
针对女性经、带、胎、产相关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闭经、不孕症、产后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治疗注重调和冲任、疏肝补肾,除内服药物外,还配合外治法如穴位贴敷。
3、中医儿科
专攻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治感冒、积食、夜啼、遗尿、惊风等病症。因儿童服药困难,多采用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药浴等外治疗法,同时指导家长进行饮食调护。
4、针灸科
运用毫针、艾灸、拔罐、穴位埋线等技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阴阳平衡。常用于疼痛性疾病(颈肩腰腿痛)、神经系统疾病(面瘫、偏瘫)、亚健康状态(失眠、疲劳)等。
5、骨伤科
结合手法整复与中药治疗骨折、脱臼、筋伤、骨关节病等。正骨手法可恢复解剖位置,外敷膏药促进消肿止痛,内服活血化瘀药物加速康复,后期配合功能锻炼。
就诊时可根据具体症状初步选择科室,例如颈椎病可优先考虑针灸科或骨伤科,月经不调应挂妇科。若症状复杂或涉及多个系统,建议在分诊台咨询或直接由医师评估后确定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