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
沙眼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当健康人群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泪液后,未及时清洁双手便触摸自身眼部,病原体可通过眼结膜侵入机体引发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毛巾、脸盆、枕头等个人用品,或是使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眼部检查,都可能造成间接传播。沙眼衣原体在适宜环境中可存活18-48小时,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
3、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沙眼的孕妇分娩时,新生儿通过产道接触含有病原体的阴道分泌物,可能引发眼部感染。这种情况在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尤为常见,可导致新生儿发生包涵体性结膜炎。
预防沙眼传播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生活用品,接触患者后应及时洗手消毒。若出现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和并发症发生。医务人员接诊时应做好器械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