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是包裹肌肉、内脏、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由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构成。它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主要起支持、连接和保护作用。
1、组成结构
筋膜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组成。胶原纤维赋予其抗拉强度,弹性纤维提供柔韧性,基质则为细胞提供营养交换的环境。这种特殊结构使筋膜既能维持器官位置,又允许组织间相对滑动。
2、生理功能
筋膜具有力学传导功能,能将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传递至骨骼系统。最新研究发现,浅筋膜层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能参与本体感觉调节。深层筋膜则通过限制炎症扩散发挥保护作用,其内分布的成纤维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组织修复。
3、分布特点
根据解剖层次可分为浅筋膜、深筋膜和内脏筋膜。浅筋膜位于皮下脂肪层下方,深筋膜包裹肌群形成肌间隔,内脏筋膜围绕脏器形成保护性被膜。在运动系统中,筋膜形成肌外膜、肌束膜等多层结构,与肌肉协同完成运动功能。
4、病理改变
长期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筋膜粘连,引发慢性疼痛。筋膜炎常表现为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超声检查可见筋膜增厚。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引起筋膜糖基化改变,导致弹性下降。
5、研究进展
近年提出的筋膜链理论认为,全身筋膜形成多条力学传递链,如前表链、后表链等。这些链条的张力失衡可能与体态异常、慢性疼痛密切相关。筋膜手法治疗、泡沫轴放松等干预手段正逐渐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
日常应注意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运动前后可进行筋膜放松训练,如使用按摩球进行局部按压。若出现持续性的筋膜区域疼痛或活动受限,建议及时到骨科或康复医学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