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一般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生素以及保湿剂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遵医嘱选择用药方案,不存在“好得快”的统一标准。
1、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药物可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症状。这类药物适用于夜间瘙痒影响睡眠或伴有荨麻疹的患者,需注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凝胶等外用制剂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面部或皮肤褶皱处建议选择弱效激素,四肢躯干可使用中强效制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以免出现皮肤萎缩。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眼周、外阴等敏感部位,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控制炎症。此类药物无激素副作用,但用药初期可能出现灼热感等刺激反应。
4、抗生素
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用于继发细菌感染的湿疹,表现为渗液结痂或脓疱。严重感染时需联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口服抗生素,用药前建议进行细菌培养。
5、保湿剂
凡士林、尿素软膏、神经酰胺乳液等可修复皮肤屏障,建议在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冬季宜选用油性基质产品,夏季可选择清爽型乳液,每日使用3-5次维持皮肤湿润状态。
湿疹患者需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急性期减少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合并过敏体质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若出现大面积糜烂、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