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患者入院时不存在感染症状,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这类感染可能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与医疗操作、环境因素及患者自身状况密切相关。
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重要威胁。易感人群主要为免疫力低下者、接受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如插管、透析)的患者。感染途径涉及接触传播(如医务人员手部污染)、空气传播(如呼吸道病原体)以及医疗器械污染等。医院环境中的密集患者流动和抗生素滥用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为防控感染,医疗机构需落实手卫生规范、加强环境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
建议住院期间配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部清洁。若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监测感染发生情况,共同降低院内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