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进行针灸治疗时,一般可选取听宫、翳风、太溪、中渚、侠溪等穴位,具体选穴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决定。
1、听宫
该穴位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耳屏前,张口时呈凹陷处。针刺听宫穴能调节耳部气血,缓解耳窍闭塞引起的耳鸣。临床常与合谷穴配伍使用,以增强疏通经络的效果。
2、翳风
此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刺激翳风穴可改善耳周血液循环,对风邪侵袭或肝胆火旺型耳鸣效果较好,常与太冲穴配合应用。
3、太溪
作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该穴适用于肾精亏虚型耳鸣,通过滋肾填精改善耳部营养,多与肾俞穴共同使用以增强疗效。
4、中渚
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位于手背第4、5掌骨间凹陷处。针刺此穴可疏通少阳经气,对突发性耳鸣或伴有头痛症状者效果显著,常与外关穴配伍。
5、侠溪
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位于足背第4、5趾缝端。此穴擅长清泻肝胆实火,适用于肝火上扰型耳鸣,多与行间穴联合使用以平肝潜阳。
需注意针灸治疗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生会根据耳鸣性质(如蝉鸣样、轰鸣样)及全身辨证选穴。治疗期间建议避免噪音刺激,配合耳部按摩可增强疗效。顽固性耳鸣患者需进行听力检查,必要时结合中药、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