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TNM分期判断通常基于原发肿瘤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三个因素综合评估。这种分期方法有助于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1、原发肿瘤(T分期)
T分期主要依据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判断。T1指肿瘤直径小于等于3cm且未侵犯主支气管;T2为肿瘤3-5cm或侵犯主支气管但未累及隆突;T3表示肿瘤5-7cm或侵犯胸壁、膈神经等结构;T4则用于肿瘤大于7cm或侵犯纵隔、心脏等重要器官。部分病例需结合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确定浸润深度。
2、淋巴结转移(N分期)
N分期评估癌细胞在淋巴结的扩散范围。N0表示无淋巴结转移;N1指同侧肺门或支气管旁淋巴结受累;N2为同侧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N3则提示对侧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常通过增强CT、PET-CT或纵隔镜检查明确淋巴结状态。
3、远处转移(M分期)
M分期判断癌细胞是否扩散至远处器官。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a指恶性胸膜或心包积液;M1b为单个远处器官转移;M1c则存在多器官转移。脑部MRI、骨扫描、腹部CT等检查可帮助发现转移灶。约40%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远处转移。
肺癌确诊后应及时进行全身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手段完成TNM分期。临床医生会根据分期结果制定手术、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个性化方案,患者应配合完成相关检查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