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剂注射的正确方法一般包括准备、消毒、注射、按压等步骤,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正确操作可确保药物有效吸收,并降低感染、局部损伤等风险,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1、准备
注射前需核对药物名称、有效期及外观,确保无浑浊或沉淀。洗净双手并佩戴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根据药物性质及医嘱确定注射方式,如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并备好消毒用品和医用棉签。
2、消毒
用75%酒精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肤,范围直径约5厘米。若为静脉注射需先扎止血带,再次消毒待干。操作过程中避免手指触碰已消毒区域,防止二次污染。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皮肤状况,避开红肿或硬结部位。
3、注射
皮下注射需捏起皮肤呈45度角进针,肌肉注射需垂直快速刺入针头三分之二长度,静脉注射需见回血后平行推入。推注药物前回抽针栓确认无回血(除静脉注射)。推药速度需均匀,刺激性药物应缓慢注射以减轻疼痛,如维生素B12等。
4、按压与处理
拔针后立即用无菌棉签按压3-5分钟至止血,避免揉搓防止瘀血。核对药物空瓶与处方信息,将针头放入锐器盒,注射器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血、肿胀,胰岛素注射后需按时进餐,抗生素类药物需注意过敏反应监测。
注射后24小时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疼痛、红肿、发热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不同药物吸收速率和注射深度存在差异,如低分子肝素需皮下注射,疫苗多采用肌肉注射,具体操作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