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种类型,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病因多与感染、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通常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进行干预。
1、分型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常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则属于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与吸烟、空气污染等长期刺激相关,每年持续咳嗽咳痰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即可诊断。
2、症状
典型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初期为干咳,随后出现黏液或脓性痰液。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喘息,活动后气促加重。部分急性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肌肉酸痛,慢性患者易在冬季或空气污染时病情恶化。
3、病因
病原体感染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诱因,如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慢性支气管炎的核心病因是长期吸烟导致的支气管黏膜损伤,其他因素包括职业粉尘接触、室内外空气污染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4、诊断与治疗
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和胸部听诊,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或肺功能检查。急性期可使用右美沙芬缓解咳嗽,痰多者可用氨溴索化痰,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慢性患者需长期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控制炎症,配合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改善通气。
该病患者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冷空气及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日常可进行适度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若出现持续高热、痰中带血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