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需根据病情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案。
1、药物治疗
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改善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或特立帕肽注射液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2、营养补充
每日需保证1000-1200mg钙摄入,可通过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每日建议补充400-800IU,适量晒太阳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存在吸收障碍者可选择碳酸钙D3片等钙剂。
3、运动疗法
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哑铃练习可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水中运动对关节负担较小,适合活动受限者。
4、物理治疗
脉冲电磁场治疗可改善骨代谢指标,低频超声能促进骨折愈合。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可缓解疼痛,矫形支具能改善体态并预防新发骨折。
5、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居家环境需配备防滑垫、扶手等防跌倒设施。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合并慢性疾病者需积极控制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基础病变。
骨质疏松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疗程。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钙、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吞咽困难、颌骨坏死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建议结合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多维度干预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