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祛湿中成药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祛湿中成药常见的有参苓白术散、四妙丸、香砂养胃丸、五苓散以及藿香正气水等。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针对不同证型的湿邪问题具有调理作用,具体用药需结合个体体质和症状遵医嘱选择。

1、参苓白术散

该药物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其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体内水湿代谢,缓解因湿邪困阻导致的疲乏无力。

2、四妙丸

此方含有苍术、黄柏、牛膝等成分,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关节肿痛、下肢沉重及小便黄赤。其通过清热燥湿的作用改善湿热蕴结状态,适合湿热体质人群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香砂养胃丸

由木香、砂仁、陈皮等药材制成,能够温中和胃、化湿行气,针对脾胃虚弱伴湿阻气滞导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反酸有效。该药通过理气化湿帮助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缓解湿邪阻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4、五苓散

包含茯苓、泽泻、桂枝等成分,适用于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或头晕目眩。其通过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作用调节体内水液分布,帮助排出多余水分,改善因水湿滞留引发的肢体浮肿。

5、藿香正气水

主要成分为藿香、紫苏、白芷等,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导致的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该药通过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缓解暑湿感冒或饮食不节引起的胃肠不适,但需注意其含酒精成分的特殊禁忌。

使用祛湿类中成药前应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盲目用药。湿邪分为寒湿、湿热等不同证型,需根据舌苔脉象选择对应药物。日常建议减少生冷油腻食物摄入,适当运动促进排汗,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有助于辅助祛湿。若服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