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用的打虫药一般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磷酸哌嗪宝塔糖等,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寄生虫类型选择。驱虫药的使用需结合患儿年龄、体重及感染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1、阿苯达唑
该药为广谱驱虫药,对蛔虫、蛲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有效。2岁以上儿童可按体重计算剂量,通常需空腹服用以增强药效。部分患儿用药后可能出现腹痛、头晕等轻微消化道反应,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
2、甲苯咪唑
适用于蛔虫、鞭虫等线虫感染,1岁以上儿童可使用。该药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起效,可能导致虫体游走引起腹痛,必要时需配合缓泻剂。重复用药需间隔2-4周,用药期间需观察大便排虫情况。
3、磷酸哌嗪宝塔糖
主要用于蛔虫感染,适用于低龄婴幼儿。药物通过麻痹虫体促进排出,服用后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需严格按照年龄调整剂量,过量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3岁以下儿童使用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
儿童使用驱虫药物前需经粪便检查确诊寄生虫感染类型,不可盲目预防性用药。治疗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瓜果蔬菜。若患儿出现持续性腹痛、呕吐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不同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周期和用药方案存在差异,建议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