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常见类型包括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水痘、带状疱疹、手足口病以及麻疹等。不同种类的病毒性皮肤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差异。
1、寻常疣
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手部、足部等部位出现粗糙的灰褐色丘疹。可通过液氮冷冻、激光等方式去除,也可外用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等药物促进角质剥脱。
2、扁平疣
多由HPV-3型或HPV-10型感染导致,常见于面部和手背,表现为扁平状淡褐色丘疹。治疗可选用干扰素凝胶调节局部免疫,或采用光动力疗法破坏疣体。
3、尖锐湿疣
主要由HPV-6型、HPV-11型感染生殖器部位所致,呈现菜花状赘生物。临床常用咪喹莫特乳膏外涂,或通过电灼、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同时需进行性伴侣筛查。
4、传染性软疣
由痘病毒引起,特征为脐凹状蜡样丘疹,多见于儿童躯干部位。通常采用镊子夹除疣体,并外涂碘伏消毒预防继发感染。
5、水痘和带状疱疹
两者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水痘表现为全身散在红斑、水疱,需口服阿昔洛韦片抗病毒;带状疱疹则沿神经分布出现簇集性水疱,可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6、手足口病和麻疹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需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麻疹则伴随高热、红色斑丘疹,需接种疫苗预防。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损部位。若出现广泛皮损、高热或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通过病毒检测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加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