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汁酸是肝脏代谢胆固醇后生成的一类物质,主要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有助于评估肝脏健康及胆汁淤积等情况。
胆汁酸由肝细胞合成后储存于胆囊,进食时随胆汁排入肠道帮助乳化脂肪。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胆汁酸会被肠肝循环重新吸收回肝脏再利用。当肝细胞受损或胆道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异常会导致血清浓度升高。临床上,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胆疾病患者常出现总胆汁酸显著增高,数值可超过正常参考值(0-10μmol/L)的数倍。此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也会出现该指标异常。
建议存在乏力、黄疸或皮肤瘙痒等症状的人群及时检测该指标。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饮酒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肝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若检测结果异常,应进一步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