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肠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小肠在中医中具有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与心相表里等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的重要脏腑之一。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平衡。

1、受盛化物

小肠在中医理论中负责接受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并进一步进行消化分解。这一过程依赖小肠的阳气推动,使得水谷精微得以化生,为全身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若功能失调,可能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2、泌别清浊

小肠将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精微物质)经脾转输至全身,浊者(食物残渣)下传至大肠形成粪便,多余水分经膀胱形成尿液。这一过程若紊乱,可导致小便短赤或腹泻等二便异常。

3、与心相表里

通过经络联系,小肠与心构成表里关系。心火亢盛时易下移小肠,引发小便灼痛、口舌生疮等症候;反之小肠实热也可能上扰心神,导致心烦失眠等表现。临床常用导赤散等方剂调节心与小肠的热证。

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损伤小肠阳气。若长期存在腹痛、腹泻或小便异常,建议到中医科进行脉诊和舌诊,辨证使用理中汤、葛根芩连汤等经方调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