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在医学上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凝血功能异常综合征。其本质是凝血系统被过度激活,导致全身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同时伴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及继发性纤溶亢进。
DIC的发生常继发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产科急症或重大创伤等疾病。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刺激时,凝血系统被异常激活,凝血酶大量生成,促使纤维蛋白在微循环广泛沉积形成血栓。这种病理性凝血过程会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导致出血倾向。临床表现具有双重性特征,早期可见皮肤瘀斑、黏膜出血等出血表现,后期可能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进行性下降、D-二聚体显著升高以及纤维蛋白原降低等特征性改变。
该病症属于临床危急重症,需立即住院治疗。治疗原则包括积极处理原发疾病、抗凝治疗阻断凝血瀑布反应,同时配合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输注等替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