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通常分为四期,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其分期主要依据痔核脱出情况及能否自行回纳进行判断,常见症状包括便血、脱出、疼痛及肛门不适等。
1、Ⅰ期内痔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呈鲜红色,覆盖于粪便表面或呈点滴状、喷射状出血。痔核体积较小,位于齿状线以上,排便时不会脱出肛门外,肛门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隆起。
2、Ⅱ期内痔
便血症状持续存在,排便时痔核会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脱出的痔核表面黏膜变厚,呈暗红色,可能伴有肛门潮湿、瘙痒等不适感,但疼痛感仍较轻。
3、Ⅲ期内痔
痔核脱出后无法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肛门。脱出频率增加,可能在咳嗽、久站时发生,痔核表面黏膜可能出现糜烂或溃疡,出血量可能减少,但伴随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
4、Ⅳ期内痔
痔核长期脱出在肛门外无法回纳,形成嵌顿痔。此时痔核充血水肿明显,颜色紫暗,可能伴随剧烈疼痛、血栓形成及局部坏死,严重时可引起感染、发热等全身症状。
若出现持续便血、痔核反复脱出或嵌顿等情况,建议及时到肛肠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痔核大小、脱出程度及并发症选择药物坐浴、胶圈套扎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案,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贫血或组织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