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并发症通常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伤、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以及代谢综合征等。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需积极干预以降低风险。
1、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可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和弹性下降,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风险。长期高压状态可能引发脑出血或脑动脉瘤破裂,需通过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控制病情。
2、肾脏损伤
持续高血压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造成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若进展为高血压肾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等替代治疗,早期使用厄贝沙坦片、贝那普利片等药物可延缓病程。
3、视网膜病变
眼底小动脉在高压下发生痉挛、硬化,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定期眼底检查可发现出血、渗出等病变,联合降压与改善微循环治疗有助于保护视力。
4、动脉硬化
全身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加速粥样硬化进程,可能引发下肢动脉闭塞、主动脉夹层等严重问题。除控制血压外,需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改善血管状态。
5、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常伴随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这些因素相互叠加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生活方式干预结合二甲双胍片等药物可改善代谢指标。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同时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尿量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