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三大特征通常包括畸形、异常活动以及骨擦音或骨擦感。这些特征是临床初步判断骨折的重要依据,但具体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1、畸形
骨折后由于断端移位,可能导致患肢出现成角、短缩或旋转等异常形态。例如,前臂骨折可能出现明显弯曲,下肢骨折可能表现为肢体缩短。畸形通常因肌肉牵拉或外力作用导致断端对位异常,需避免随意复位以免加重损伤。
2、异常活动
正常骨骼无法活动的部位在骨折后可出现反常运动。如小腿胫骨骨折时,非关节处可能出现异常摆动。此现象提示骨连续性完全中断,需立即制动患肢,防止断端刺伤周围血管神经。
3、骨擦音或骨擦感
移动骨折部位时,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骨擦音,触摸时可感知骨擦感。此特征常见于完全性骨折,但检查时需谨慎操作,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导致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若出现上述特征,应避免自行处理患肢,及时就医进行X线或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程度。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痂形成和功能恢复。开放性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者,需紧急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