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小孔发臭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如耵聍积聚导致,也可能与外耳道感染、外耳道胆脂瘤、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1、耵聍积聚
外耳道皮肤会分泌耵聍,当分泌物过多或与灰尘混合后形成硬块,长期未清理可能滋生细菌,产生腐败性臭味。患者可能伴随耳道瘙痒或闷胀感,需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清理。
2、外耳道感染
细菌或真菌感染可引发外耳道炎,炎症刺激导致分泌物增多,脓性物质分解后产生异味。患者常伴随耳痛、红肿、渗液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3、外耳道胆脂瘤
角化上皮堆积形成团块压迫外耳道,若继发感染会导致耳道流脓及恶臭。这种情况可能损伤鼓膜,需通过耳内镜下清理或手术切除病灶。
4、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
耳前瘘管内分泌物潴留易继发感染,表现为瘘管口红肿溢脓伴臭味。急性期需用头孢克肟片抗感染,形成脓肿时需切开引流,反复感染者建议手术切除瘘管。
若排除耵聍堆积等生理因素后仍有持续臭味,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避免用棉签或挖耳勺过度清理耳道,洗浴时防止污水进入耳内。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需保持局部干燥,发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