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鼻屎出血可能是由鼻腔黏膜损伤、鼻炎或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原因引起的。若频繁出现该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病因。
1、鼻腔黏膜损伤
频繁挖鼻屎时,指甲可能划伤鼻腔黏膜导致出血。这类出血通常量少且容易止血,可伴随轻微疼痛或灼热感。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反复抠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
2、鼻炎或鼻窦炎
炎症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血管脆性增加。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更容易出现黏膜破损出血,可能伴有鼻塞、流脓涕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
3、鼻中隔偏曲
解剖结构异常会造成局部黏膜长期受气流冲击,导致黏膜干燥结痂。挖鼻屎时容易撕脱痂皮引发出血,常伴有持续性单侧鼻塞。轻度偏曲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缓解,严重者需进行鼻中隔矫正术。
日常应避免用手挖鼻孔,若室内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出血时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10分钟。若每月发生3次以上鼻出血,或伴有头晕、皮下瘀斑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鼻内镜等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