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其功效作用主要包括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以及生津养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常用于调理多种气血不足相关病症。
1、补气升阳
黄芪性味甘温,归脾肺经,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对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中气下陷症状,可配伍升麻、柴胡等药物改善脏器下垂。临床常用于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症。
2、固表止汗
该药通过补益肺卫之气,增强肌表防御功能。对于表虚自汗者,常与牡蛎、麻黄根同用。夜间盗汗属阴虚者,需配伍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物。
3、利水消肿
黄芪能通调水道,促进水液代谢。针对脾虚水湿停滞引起的肢体浮肿,多与防己、白术等配伍,如防己黄芪汤。现代研究显示其具有调节肾脏血流的作用。
4、托毒排脓
通过补益正气促进疮疡溃破排脓,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疮疡久溃不敛。常与当归合用,可加速创面愈合,改善糖尿病足等慢性溃疡。
5、生津养血
黄芪配伍当归能增强补血功效,用于血虚萎黄及放化疗后血细胞减少。与麦冬、天花粉同用可改善消渴症引起的口渴症状,调节血糖代谢。
使用黄芪需经中医辨证,实证及热证患者不宜单独使用。长期服用可能出现咽痛、便秘等上火反应,建议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应用。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有效成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