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艾灸如何改善血液循环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一般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以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和作用。其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热力和药效刺激特定穴位,从而改善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

1、温经散寒

艾灸的热力能够深入经络,驱散体内寒湿邪气。寒邪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缓,艾灸可通过温热效应扩张血管,缓解寒凝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如手足冰凉、关节冷痛等症状。

2、活血化瘀

艾灸的持续热刺激能加速血液流动,促进瘀滞血液的消散。局部血瘀可能导致疼痛、肿胀,艾灸可增强细胞代谢,改善微循环,适用于跌打损伤后瘀血未散或痛经等病症。

3、促进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艾灸通过刺激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补益元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顺畅运行。气血调和后,全身组织供血供氧能力提升,进而改善疲劳、面色苍白等气血不足表现。

4、调节脏腑功能

艾灸肝俞、脾俞等背俞穴可调节肝脾功能。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脏腑功能正常有助于维持血液生成与分布平衡,例如脾虚血弱时艾灸可增强运化,促进血液循环。

5、增强免疫力

艾灸大椎、肺俞等穴位可激发卫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血液循环改善后,免疫细胞输送效率提升,有助于清除代谢废物和病原体,减少因循环障碍引发的炎症反应。

进行艾灸时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根据体质辨证选穴。避免在皮肤破损、高热或过饥过饱时施灸,艾灸后注意保暖,适当饮用温水以促进代谢。若出现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操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