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调整饮食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
1、补液治疗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若出现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需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2、抗生素治疗
对于志贺菌、沙门菌等引起的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用药前建议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3、调整饮食
急性期需选择米汤、粥类等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鱼肉、鸡蛋等,同时补充维生素以促进肠道修复。
4、对症治疗
频繁水样便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加重肠道刺激。
5、其他治疗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改变等重症表现时,需住院进行心电监护、肠外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延长抗生素疗程至10-14天。
患者应密切观察排便频率和体温变化,用药期间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药。所有治疗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腹泻缓解后仍需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避免过早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