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肺部疾病引发的心脏病变,主要指肺源性心脏病。该病多因长期肺部疾患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结构或功能异常,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肺部病变是主要诱因。这些疾病会引起肺泡结构破坏,导致肺血管床减少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促使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右心室需克服更高阻力泵血,逐渐出现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等代偿性改变。当超过心脏代偿能力时,会出现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肝肿大等右心衰竭表现,部分患者伴随呼吸困难、紫绀等原发肺部症状。
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氧疗、抗感染、平喘等原发病治疗,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日常应注意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进行适度的呼吸功能锻炼。若出现短期内体重骤增、尿量减少或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至呼吸科或心血管科就诊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