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新生儿溶血症是什么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该病是新生儿期黄疸和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也可见于Rh血型系统中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的情况。当母体接触到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后,会产生IgG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致敏红细胞,最终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典型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严重者可伴有肝脾肿大、苍白、水肿等溶血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对于存在血型不合风险的孕妇,建议孕期定期进行抗体筛查和超声监测。新生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学检查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代谢、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阻断溶血过程,重症患儿可能需要换血治疗。所有治疗均需在新生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发现异常黄疸应及时就医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