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发炎流脓时可通过清洁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切开引流以及日常护理等方法改善。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1、清洁消毒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冲洗耳洞周围分泌物,再用碘伏棉球擦拭局部,去除脓液和坏死组织。操作时需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细菌二次感染。
2、外用药物
清洁后可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抑制细菌繁殖。若存在真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乳膏,涂抹时需覆盖整个发炎区域。
3、口服药物
若出现红肿扩散或疼痛加剧,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过敏体质者可改用罗红霉素片,服用期间需禁酒。
4、切开引流
形成较大脓肿时需由医生进行切开排脓,术后每日换药并使用抗菌敷料覆盖。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损伤耳部软骨。
5、日常护理
恢复期避免挤压或触碰耳洞,睡觉时减少侧卧压迫。保持耳部干燥,洗头后及时用冷风吹干,暂停佩戴耳饰直至炎症完全消退。
耳洞护理期间需每天观察恢复情况,若3日内无改善或出现耳廓肿胀变形,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处理,防止继发性感染或瘢痕增生。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