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通常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心理状态,可能是一时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若长期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抑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或遭遇重大挫折等。从生理角度看,神经递质失衡尤其是5-羟色胺、多巴胺等物质分泌异常是重要诱因。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史者患病概率较常人高2-3倍。在临床表现上,患者可能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抑郁、自我评价过低、睡眠障碍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会产生自伤倾向。临床上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测评工具辅助诊断,确诊需由精神科医生综合判断。
若出现抑郁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诊断明确后,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联合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都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抑郁情绪与抑郁症存在本质区别,切勿自行诊断或擅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