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苋菜和红苋菜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白苋菜性凉味甘,一般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润肠通便以及补充营养等功效;红苋菜因富含花青素,通常具有活血调经、改善贫血、增强体质、抗氧化及促进消化等作用。
1、清热解毒
白苋菜的寒凉属性可帮助清除体内热毒,对于夏季暑热引起的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其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促进代谢废物排出,辅助改善热性体质。
2、凉血止血
白苋菜中维生素K含量较高,能促进凝血因子合成,对血热妄行导致的鼻出血、牙龈出血有辅助改善效果。中医常用其鲜品捣汁外敷处理轻微外伤出血。
3、利湿消肿
两种苋菜均含钾元素,能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促进水分代谢,对湿热下注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有缓解作用。建议搭配赤小豆煮汤增强利水效果。
4、润肠通便
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蠕动,改善肠燥便秘。红苋菜中的黏液质成分能润滑肠道,特别适合老年性便秘人群适量食用。
5、补充营养
苋菜富含铁、钙、维生素C等营养素,红苋菜的含铁量尤为突出,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其植物蛋白易被人体吸收,可作为素食者的营养补充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苋菜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因其含有一定量草酸,建议焯水后烹调,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摄入量。药用时需遵循中医辨证原则,特定疾病患者食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